很多人有第六感,大部份的人是天生的,但也有一些人是經過自己後天的努力才鍛鍊成「第六感」的。

 

剛開始工作時,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常常要跟廠內的高階主管們接觸,其中有一位我非常非常崇拜的女處長私底下跟我蠻有話聊,也很關心初出社會的我。我常常因公去辦公室找她,有時候正事處理完了,二個人就開始聊起天來。

 

對於剛出社會的我而言,有一位這麼「位高權重」又親切的「長官」這麼關心我,實在很令人感動,於是,每當在工作上碰到什麼挫折時,我就會去找她聊聊天。

 

雖然工作常要跟人接觸,但我其實不太會看人,而且對於剛認識的人總習慣性地把對方當好人,常常被利用了而不自知,不然就是掏出一顆赤誠的心後,才發現自己根本識人不清、遇人不淑。但因工作一天到晚要跟人接觸,不只要破解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隱藏住自己真實本性的求職者,更要小心面對的,還有表面上好像跟你很要好、對你很親切的戴著假面具的同事。

 

這麼多「深藏不露」的人,著實令我感到苦惱。有一次和女處長聊天聊到「識人術」,女處長說,她工作了那麼久,看了各式各樣的人來來去去,其實第一眼或第一次交手的幾句話之間,她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虛實。

 

照她所說,第六感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天賦,不過「識人術」卻是可以把它當作一項能力來培養,方法就是,當你在初識一個人的時候,即要訓練自己很快地對對方作出基本的評價,並且記住對方給你的感覺、特色等等,之後,藉由每一次的見面或共事來觀察對方,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對對方做一番評價,並將這次的評價拿來跟第一次見面時的評價作驗證。剛開始可能會看走眼,但日子久了,看的人也多了,肯定八九不離十。

 

後來試了幾次,我發現操作這項「技術」要非常非常地理性,千萬不能被自己的主觀意識及個人喜惡所左右了。

 

六個月前,我和我姐搬到新租的房子去。搬進去時,裡面已經有二位房客了,二位都是二十出頭初出社會的年輕小姐。因為她們本來就是朋友,而且比我們早幾個月入住,通常這種情況下,先搬進來的不會太過於禮遇後搬進來的,我和我姐早料到雙方是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所以其實也不強求能和對方交上朋友,只求彼此「同居」的日子可以相安無事就謝天謝地了。

 

不料,不知道對方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還是想先對我們來個下馬威,在我們剛搬進來的第一天,就在桌上留下一張落落長的紙條,上頭寫滿了生活公約和同居的注意事項。

 

這些其實都是小事,真正令我們哭笑不得,不知道該火冒三丈還是一笑置之的,是室友小姐們在剛搬進來時,就去買了一套沙發布,那套沙發布也已經安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了。室友小姐之一主張說沙發布是客廳沙發要用的,而沙發是共用的,所以要求我們一起分攤這套既不是我們說要買的,也不是我們選的沙發布。

 

房東得知後也啼笑皆非,只不過是一套沙發布,而且是他們自己要舖的,事前又沒經過討論,實在沒立場找新室友要錢。而且,如果真的要算這麼清楚,那我們不就應該將前幾個月我們沒使用到日子扣掉,並且提列折舊後再去計算?再者,如果四個人都出了錢,那將來大家各自搬家後,這套沙發布要怎麼分?

 

幸好房東得知後,就很阿莎力的掏錢出來付給那位室友。

 

不過這位室友小姐,除了叫我們付沙發布的錢之外,在她那張落落長的「紙條」裡,竟然還要求第一天搬進去的我們要先打掃房子,理由是「她們二個本週末都休假,既然大家以後要住一起了,那你們就從這次開始打掃吧!」

 

看完一整個不爽。我們才剛踏進房子,這間屋子裡有哪一根頭髮是我們掉的?有哪一粒灰塵是我們生出來的?垃圾桶裡有哪一個垃圾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怎麼會留紙條叫新室友打掃房子呢?

 

所以我們也不理她,行李放了就走人,反正我們當天也還沒入住。

 

這位室友小姐雖然白目,但我仍謹記當年那位女處長教我的,千萬不要讓自己的主觀意識左右了對人的看法,因為所有的評價,都是要經過驗證的。

 

於是我暫且收下對她的反感,當作沒這些事地開始跟她們同居,然後一邊暗地裡觀察室友小姐的行為,以作為將來我「識人術」的驗證。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是真的。還好沒讓我等太久,室友小姐們就自己先爆發衝突了。

 

室友A小姐和室友B小姐是同事。室友A小姐在她們部門是人見人愛的小可愛,室友B小姐聽說人緣不怎麼好(留紙條給我們的就是室友B小姐)。有一天晚上二人下班先後回到家,先回家的A小姐在晾衣服,剛進門的B小姐興沖沖地要找A小姐講話。叫了老半天A小姐都不理不踩,B小姐終於發現事有蹊蹺,開始追問A小姐怎麼了?是不是在生她的氣?

 

聲聲呼喚了好久,A小姐不理就是不理,一整個把她當空氣對待,最後不得已要從B小姐身邊走過時,才不屑地丟下:「妳不是說完了嗎?」然後就甩門進自己房間去。

 

事後經由房東(房東和A小姐有共同的朋友,這朋友剛好是AB二人的同事)得知,原來A小姐對B小姐積怨已久,這次的爆發只是忍耐很久後的不得不發。照房東的說法,有問題的人是B小姐。

 

話雖如此,我還是決心謹記女處長的教誨,多聽多看,不要太快下定論。於是我繼續觀察B小姐的行為。

 

終於有一天,家裡只有我和B小姐二個人,我坐在客廰上網,B小姐很忙碌地拿著二支手機不停地打電話給朋友,想趁休假時找朋友出去聚聚。

 

我坐在旁邊,其實一點都不想偷聽,無奈耳朵沒辦法關起來,加上B小姐似乎一點也不介意跟我分享她和朋友們的談話,所以我一字一句都聽到了。

 

那個下午,B小姐從公司的同事、外面認識的朋友,到遠在家鄉高雄的二技同學們都找了,二支手機的電話簿從第一個人打到最後一個人,能找的都找了,結果竟然找不到半個人陪她出去。

 

最後她憤憤地說:「最好大家都是要陪男朋友或月經來啦!」

 

事情演到這地步,我的識人術差不多可以拿來驗證了,不過,我還是決定按兵不動,不要操之過急,再給人家一個機會嚒!

 

機會很快就來了。又是一個只有我和她在家的下午(不小心曝露了我宅女的身份),B小姐又是怨念很深地拿了二隻手機在講電話,不過這次不是要找朋友出去玩,這次是她被家鄉高雄的二技同學抵制了,聽得出來他們那個大團體裡面有一個小圈圈對她很不滿,也已經孤立她、不跟她往來了。

 

跟她對話的同學應該是扮演中間人的溫和鴿派,雖然B小姐一直很強悍地逼問她到底對方說了她什麼壞話,還有在不爽她什麼,但是感覺得出來那位溫和的鴿子同學不想轉述對方的話,只說可能B小姐的態度讓人家「有點誤會」,導至對方「有點不愉快、不高興」(真的是很婉轉,鴿子同學一定是個善良的人)。面對B小姐的強勢問話,鴿子同學只是很委婉地說:「話傳來傳去傳到最後很容易就失真了,到時候傳話傳錯了萬一害大家友誼破裂不是更不好?」(鴿子同學真的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呀!)

 

最近,B小姐因為租約到期要搬走,不知道是因為我對她的評價已經經過驗證了,或者B小姐因為要搬家終於「現出原形」?自從她告訴我們她要搬走後,竟然開始出現一些脫序的行為,雖然不至於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但其實感覺還蠻不舒服的。

 

於是我想到了心理學提到的一個蠻常見的社會行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作「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比馬龍(Pygmalion)是希臘神話裡一個技藝高超的雕刻師的名字。有一天,比馬龍的朋友送了一支潔白如玉的象牙給他,比馬龍想了很久,最後把這象牙雕成一個栩栩如生、美如天仙的少女。少女雕成後,受到很多人的讚賞,許多王公貴族和富商巨賈爭相出重金要購買這座少女雕像,但比馬龍卻怎麼都捨不得割愛。

 

比馬龍常常坐著看這座少女雕像,越看越愛不釋手,看到最後,比馬龍愛上了他親手創造出來的雕像,於是他日夜祈求天神將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好跟她變成愛侶。天神聽到了他虔誠的祈求,於是施展神力,讓雕像真的化身為活生生的美少女,比馬龍終於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和少女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個神話故事後來被應用到心理學,指的是人與人相處時,一開始即對對方抱持著某一種「基模」,並且會尋求符合基模的訊息,在互動過程中影響對方行為,最後對方的表現行為將與我們的預期一致。

 

也就是說,我們預期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影響我們對待對方的方式,對方也就因此表現出我們期待的行為,最後我們的預期成真,如同對方的行為應驗了我們一開始時的預言。

 

這真的是很吊詭的一種社會行為。原來我們早就認定了別人的樣子,而且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硬是以我們的認知去對待別人,等到別人真的照著我們的劇本走後,我們就自以為是地大笑:「哈!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她果然就是這樣的人,我看人真準!」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比馬龍效應也好,識人術也好,我們所看到的人,應該只是他們千百種面貌中展現出來的幾個面而已,這幾個面可以代表一整個個體嗎?

 

不過無論如何,前人留下來的智慧一定有其道理,就算不一定真的能應用在生活中,起碼能夠當故事聽聽,也很有趣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明老公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