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諱言,當小男主角盧娃子在淒風苦雨中強忍下心底的不捨要貓熊胖胖快回山林去找媽媽時,我也很熱血地在電影院裡跟著盧娃子飆起淚來,雖然明明知道這是電影一貫的操作手法,但還是忍不住被盧娃子的眼淚和貓熊胖胖頻頻回首的留戀給操弄了。
只不過,當激情過後,我還是必須冷靜地說,這只是又一齣了無新意的「人vs.動物」催淚電影。唯一與前幾部(EX:《再見了可魯》)有所不同的,是這部電影玩更大,把原本同類型電影的背景從一般日常生活搬到人煙稀少的四川封閉山林、把動物主角從人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可愛狗狗變成了瀕臨絕種、刻正積極復育中的中國國寶貓熊。
這部電影,即便將場景搬到中國,讓故事裡的中國人講中國話,(許多好萊塢的異國背景電影,裡面的外國人可都是講流利英語呢!EX:《安娜與國王》裡的泰國國王周潤發跟自己的國人講英文、《藝妓回憶錄》裡面的“所有人”也都跟彼此講英文。)但是整部戲,從形式、運鏡、架構、台詞到背景音樂(盧娃子哼給胖胖聽的睡眠曲),都是百分之百的洋味。
洋味沒關係,但如果是要拍這類百分之百敘述在異國的故事(不論中國、印度、日本、泰國、或任何一個美國以外的國家),這樣的中西夾雜看下來就只有「一整個不舒服」可以形容。
演員們表現都很好,但我最受不了的是台詞,整齣電影我都必須努力按捺自己從座位上火爆地站起來指著螢幕咆哮:「你們給我閉嘴,中國人不是這樣講話的!」 【註】
所有成長於中國文化底下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個中國山民帶著獵犬追踪有死亡可能的野獸時,不可能會說:「我的狗對死的動物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這不符合我們的思考邏輯,也不符合我們對現實生物的潛意識分類。
在中國人的世界裡,人就是人,獸就是獸,二者之間的感情再好、關係再緊密,四隻腳的「獸」也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直立的「靈長類」動物,更別提其智慧能夠發展出「興趣」這種專屬於人類的高度休閒層面的「功能」,或者「特質」來。
也就是說,「興趣」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獨有特質,沒聽說過其它動物會在社交生活中互相關懷地詢問彼此的「興趣」的。人獸殊途,我們跟老美把愛犬當家「人」看的觀念不一樣,中國人永遠不會把獸當人,自然也不可能在我們的語法中將人類獨有的「興趣」特質套用在動物身上。光是這句台詞就可以知道肯定是英翻中來的。
比起討論家犬閒暇時的「興趣」,中國山民更可能的口吻應該是:「這狗不追死獸的!」或「死了的熊貓還追牠做啥子?」
其次,這部片居心叵測。不同於「可魯系列」單純意在賺人熱淚(當然還有銀兩),《貓熊團圓路》花了不少心力在暗示中國人美好的一面(並不是指中國人不美好),加上本片的美國資金,肯定是「中美友好」的產物。
我相信中國山民和中國的保育人士是單純良善的,但絕對不是以片子裡這種形式表現出來。
電影裡,不管是想賺錢的老陳,或是一心一意想抓貓熊回研究中心的小馮,到後來在目睹了盧娃子和胖胖之間堅定的友情之後,都高度地肯定盧娃子「友愛」貓熊胖胖的情感,甚至小馮還哽咽著說出了:「盧娃子才是對的」、「不,我們還是要抓貓熊,但不是這一隻。胖胖應該回到牠的媽媽身邊去。」
這樣煽情噁心的對白,不是中國人會講的話。小馮的確有可能認為胖胖該回到山林,但這不是中國人的論調。
真實世界裡的中國人,看到死小孩把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抓回來賣錢的貓熊放生,一定是一巴掌朝小孩後腦巴過去,順便咒著:「你這個有爹生沒娘教的死兔崽子,竟然把老子辛辛苦苦逮到的畜牲給放回去!」或者,就算大人們真的要表達對孩子愛護野生動物行為的認同,也頂多是不置可否的不發一語,但我們都知道這代表了「肯定」或「贊成」;或者,如果這大人情感再豐沛一點,也頂多苦笑著說出:「這兔崽子…」這類明罵暗讚的反話。
總之,「正面肯定孩子的行為」這種事在西風東漸之前是不存在我們的文化之中的,所以這種橋段和口白,一看就知道是山寨版的假貨。
此外,光衝著這部片沒有美國片一貫的黑白分明,而是到後來所有的人都有志一同地「送胖胖回家」就可以意識到中國政府在背後施了多少力(或威脅)。所有的壞人到後來都變好人,或者說所有的壞人其實本質上都是好人(例如老陳明明看到盧娃子把胖胖從牢寵裡放出來,卻立刻假寐裝作不知不覺;或者原本說好先給一半賞金,待抓到貓熊後再付另一半的小馮,在老陳徒勞無功地準備放棄追捕貓熊後,竟然因為肯定老陳的辛苦而付了另一半的賞金。)壞人不壞這事不是不可能,但所有不壞的壞人都出現在同一部片子裡,也未免過於司馬昭之心。這樣高度展現中國人民善良敦厚的本質,肯定不會「傷害到中國人民的感情」,也肯定不會因為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而遭到在中國禁演的命運。
這,正是本片「中美友好」的最好明證,不辯自明。
這是一部中國皮美國骨的電影,很不幸地本人一向對美國電影裡所呈現的種種美國價值觀嗤之以鼻。本片除了講中文、用中國演員、在中國拍攝之外,從頭到尾所展演與傳達的都是美國人的價值觀。
「東施效顰」除了讓人感到對美的冒犯與褻瀆之外,更讓人感受到對不倫不類的厭惡感。所以我必須承認,這部片讓我「很不舒服」。
本片唯一可取之處,是啟用了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貓熊作為主角,否則依照台灣人對任何事都「一窩蜂」的狂熱,萬一本片大賣,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滿街都是被棄養的流浪貓熊在路上跑了。
【註:本文中的「中國人」泛指所有成長或浸潤於「中國文化圈」中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