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輕說我前二篇觀影心得都「過於犀利」、「批判意味濃厚」,而且篇幅過長,讓她看著看著都快要睡著了。(有沒有這麼無禮啊陳同學…?)但其實批判並非我本意,只是不知道為何,寫完後就變成那個樣子了。
於是,我決定這一次要寫一篇純「心得」的心得,不指涉到任何「感想」,純粹是情感上的抒發。
這次看的片子是《橫山家之味》。
劇情短片連結: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83390
《橫山家之味》不論是書還是電影,好像都宣傳得挺兇的。去到電影院,貼的滿滿的海報;去到書店,原著小說高高放在熱門新書區,令人想不看見他那「溫暖」的封面不可。
只不過,這部片我一點都不覺得溫馨感人。雖然看這部片已經是好幾個禮拜以前的事了,老實說也不太記得全部的劇情,不過看片時的感覺:「幸好我不是日本女人!」卻仍深刻地烙印在我心裡。
這部片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奶奶。奶奶已經過世十幾年搞不好二十年了,我對她的記憶,其實已經有點模糊了,只剩下一些較深刻的片斷仍然停留在我的記憶裡。
印象中,奶奶是個既中國又日本的女人,民國初年出生的她,和所有經歷過日本統治和國民政府統治的那一代台灣人一樣,都有著一種矛盾的氣質!
奶奶那一代的台灣人,受的是日本教育,講的是日本話,舉手投足都有日本人的影子(例如前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我的奶奶就連體型都是日本傳統的矮矮胖胖型,皮膚也有別於一般早期台灣漁村的婦女那樣黑黑乾乾的,而是像日本女人一樣白到好像連肉都是白色的白。但我印象中的奶奶偏偏是穿旗袍的,而且每次穿上旗袍,一定會搭配一條象牙白的珍珠項鍊,白晰的皮膚點上胭脂口紅,福福態態的樣子看起來就像個國民黨官夫人似得,奇異地融合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風格。
雖然奶奶樣子像個官夫人,但爺爺卻不是個官。爺爺是受日本教育長大的超級大男人,從很年輕時就開始承擔全家的生計。在那個年代,生活在漁村的人似乎天生就註定了走船的命運。於是唸完日本公學校後,即使日籍教師到家裡勸曾祖父母讓聰慧的爺爺繼續唸書,但礙於生計,爺爺最後還是沒能回到學校,而是踏上討海人一途。
幸而爺爺早慧,又幸運碰到肯提拔他的韓國籍船長,不遺餘力地提攜他,讓爺爺很快地從小廝升作大副,才二十幾歲時便成為遠洋漁船的船長。
可能因為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再加上早早就當上船長,爺爺從年輕時便呼風喚雨地使喚人習慣了,不論在家裡或在船上,都過著眾星拱月的老爺生活。
聽說爸爸小時候,只要家裡煮雞湯,一定是爺爺吃肉,別人喝湯。而且爺爺只吃雞腿,就連曾祖父母也只能吃雞胸。
現在市面上輕易買得到的雞精,在以前,可是奶奶用真正的土雞,宰了跟著藥材放在鍋裡悶,讓雞的精華一點一滴地滴到碗裡,把所有的精華濃縮成小小的一碗雞精給爺爺進補,剩下柴掉了的雞肉才輪得到小孩吃。
除此之外,聽說爺爺年輕時從來不喝水,也鮮少喝茶,他喝的一定是用進口花旗蔘悶成的茶湯,家裡一定隨時泡著讓他想喝時就有得喝,泡到沒有味道了才輪到家裡的其它成員。
遠洋漁船通常一出海就是好幾個月,在海上不僅危險,有時候還可能跟其它漁船起衝突而發生不測,確實是與海搏鬥的人生。對討海人而言,這趟出了海,下一趟能不能活著回來是誰也說不準的事,真的就像賭命一樣。所以每當爺爺要出海,奶奶就會給爺爺準備上塞得滿滿好幾罐的牛肉乾讓他在船上當零食。
在那個年代,連牛肉都少有人吃得起,更何況是牛肉乾呢!爺爺的生活之奢侈,在家裡的地位之崇高由此可想而知。
奶奶是家裡的童養媳,雖然曾祖父對她視如己出,且疼愛她比疼愛自己兒子還多,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女人的地位還是非常低下的。而且聽說爺爺年輕時風流倜儻,輪廓頗有早期電影明星的樣子,深目高鼻地,就算從小一起長大,看在情竇初開的奶奶眼裡,仍然是仰之彌高望之彌堅,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一切都給爺爺,自己任勞任怨地作牛作馬也甘之如飴。
於是我童年的回憶裡,常常都是穿著旗袍、矮矮胖胖的奶奶提著大包小包的物品,揮汗如雨地小跑步追在爺爺背後。而爺爺總是一身筆挺的西裝,外套就算沒穿,也一定整齊地掛在手上,除了穿襯衫外,還會視季節穿上成套的背心,打上領帶,再戴上一頂軟呢的貝雷帽,西裝褲的口袋裡也一定帶著一條摺疊整齊的手帕,不愧是「放洋」回來的。
但是這個畫面自從奶奶去世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了。也因為年代久遠,社會進步了,女人的地位也提升了,現在雖然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老一輩的長者,夫妻同行時,妻子一定落後在丈夫左後或右後方亦步亦趨地跟著,但更常見到的畫面反而變成是男生替女朋友提包包、或女朋友使喚男朋友買飲料之類的有趣景像。
《橫山家之味》讓我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不知道是現在的日本社會依舊男尊女卑至此?或者故事背景其實是幾十年前的社會?
片子一開始,男主角一家人(爸爸、媽媽、小孩)回老家,從搭公車開始,大包小包的一堆東西就全歸媽媽保管,包括一家三口二天一夜的換洗衣物,還有要送給婆家的伴手禮,全部都提在媽媽一個人手中。
下了車,要走一段長長的路,還要爬幾十層高的階梯,三個人的家當仍然都是媽媽一個人在提。穿著窄裙和跟鞋的媽媽二手各提著一個包裹,一邊流著滿頭大汗,一邊想辦法騰出手來擦汗,爸爸和兒子二個人就自由自在、二手空空地輕輕鬆鬆晃上山。
這畫面簡直跟我印象中的爺爺奶奶如出一轍,只不過電影裡面的人年輕了些。
我的爺爺在家裡當大爺是沒什麼好說的,根本是天經地義。但他當大爺是不侷限時間空間的,出了門一樣是個大爺,而且絕對不會幫忙提任何東西的。所有出門時吃的、喝的、用的、重的、輕的,一律歸女眷負責。兒子們還沒娶媳婦時,「載物」的責任一定在奶奶身上,等兒子們娶了媳婦,出門要帶到的東西也多了,「載物」的責任便自然而然地擴及媳婦身上,男人們,不管老子還是兒子,照傳統是肩不可挑、手不可提的。
我對我爸媽早期帶我和我姐出遊的印象也是如此,所有吃的、喝的、用的、重的、輕的還有二個無自理能力的稚女都歸我媽管,我爸只消時間到了不停地催促我媽,還有我媽真的趕不及預訂的時間出門時,怒責我媽沒有時間觀念、女人家出門老是拖拖拉拉的云云,而且罵歸罵,他也絕對不會出手協助我媽把路上要吃的零食或飲料打包,或者幫小孩穿襪子綁鞋帶什麼的,小時候我一度以為我爸是軍人來的,就連出遊好像都要按表操課、一絲不苟地執行。這真不知道該說是遺傳的力量還是教育的問題,二代人一樣情。
不過至少我老爸多多少少還有跟著時代一起進步,還有不幸生了一個會「教育」他的女兒我。
自從我大學畢業,發現我媽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悄悄地老了,我便開始有意無意地逮到機會就「訓斥」我爸,舉凡老婆是娶來疼的,是要陪你走一輩子的,是要跟你互相照顧的,不是來給你作牛作馬的都被我拿來唸過我爸。
我老爸可能年紀大了學佛後心性轉變,竟然也開始看得見我媽的辛勞,對於我時時的「耳提面命」也好像聽了進去,雖然有時候急了,骨子裡的大男人又跑出來為非作歹,但起碼不急的時候,還可以受人差遣地去做一些簡單的家事,算是有跟著時代進步的老好男人。
想不到一部一點也不溫馨的《橫山家之味》竟然勾起了我這麼多的童年回憶,可能也是要感謝好友小輕的「訓斥」,讓我改變寫心得的方向,才得以回憶起這麼多看似有趣,但其實回想起來竟帶著點只有當事人才了解的不那麼愉快的往事。
留言列表